浅谈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经验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是国务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规范执法程序、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人民群众对城管规范执法期望值越来越高,城管作为在公共场所中执法量最大的执法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推广使用现代科技执法装备,是基层城管部门的必然选择。执法记录仪为规范城管一线执法人员现场执勤执法取证工作,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记录各类事件现场处置情况,保护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监督执法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创新队伍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坚持一体设计:探索形成了“录、存、管、用”一体化管理机制。
(一)全程录像
执法中,执法记录仪必须提前开启、全程记录。特别是在实施扣押物品等行政强制措施时,视频、音频和文字记录同步进行、多元记录。
(二)精心保存
对记录资料标注详细信息,科学评估发生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风险,并按照不同等级确定留存时限。
(三)专人保管
安排专人对音像记录资料进行管理,重要等级资料,利用蓝光刻录机刻录存储、标签登记,并配备专门文件柜,分档造册存储。
(四)真正用好
做到数据随时调取,随时取用。为实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监督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把握两个关键:重点把握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两个关键。
(一)全过程留痕是基础:无论是文字,还是音像,都要节点清晰、完整准确。特别是证据保全、听证、行政强制、送达等节点,实行文字与音像双记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二)可回溯管理是根本:认真分类梳理,科学保管储存,确保执法数据的原始、完整、可回溯,真正管好、用好、服务好执法工作。
三、搭建三级平台
搭建中队、大队、支队三级运行平台。
一级平台,为最基层的中队平台,仅用于日常执法数据的导入和本地存储;
二级平台,为大队层面的综合管理平台,由专人负责,对一线执法人员导入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标注和管理;
三级平台,为执法数据监督平台,按照规定要求逐级向支队汇报,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
四、落实四化要求
(一)配备标准化
按照规范化大队建设要求,实现“一人一仪”的标准,市容执法内容实现了全过程记录全覆盖。
(二)记录模板化
建立逢管必录、逢罚必录、逢审必录、逢现场必录、逢接访必录的原则。具体操作中,市容“六录”(录违章、录亮证、录劝导、录扣罚、录入库、录文书)形成程序规范的记录制度。
(三)管理科学化
执法数据采集完成后,按照不同的整治内容,由专人对记录资料进行分类、标注和管理;科学评估发生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风险,并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留存时限:高风险等级的,用刻录机刻盘,进行标签登记,并配备专门文件柜,分档造册存储;中、低风险等级的,分别设置12个月和6个月的保存时限,由系统自动清理。
(四)制度规范化
制定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细则》《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记录事项、设备使用管理、资料保存保管、人员监督考核等进行了细化规定,并按照简易程序、一般程序等内容,分类制作了全过程记录流程图,确保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有序开展。
五、执法记录仪的作用: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城管执法水平的提升
(一)证据完善,保护了执法人员
由于有执法全过程记录,各方猜测不攻自破;由于有执法全过程记录,及时还原了自身清白,避免了恶意炒作,维护了城管形象。
(二)行为规范,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由于全过程记录让执法人员戴上了“紧箍咒”、穿上了“紧身衣”,执法争议、执法投诉大幅减少。
(三)警示震慑,避免了执法冲突
只要上街执法,执法人员就提前开启、全程记录,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恶意阻挠甚至暴力抗法现象明显减少。
实践证明,执法全过程记录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城管执法形象的利器和有力手段。大队将深入学习相关政策,规范科学管理,再接再厉推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再上新台阶!(执法监察四大队:王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