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管纪实 > > 他山之石

创新“智慧路长”模式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阅读次数: 出处: 发布日期:2021-09-26 11:44:00

主次干道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也是城市管理的“主阵地”。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巩固深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中,针对主次干道“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智慧路长”管理模式,让路面的管理力量明显加强、一线的疑难问题迅速破解,形成凝心聚力、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通过“三长+”推动道路管理扁平化、智能化

近年来,泰州市通过“智慧路长”模式,逐步构建起“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体系。

建立“三长三查”机制。在每条道路设立“总路长、一级路长、二级路长”,总路长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一级路长由街道和城管工作人员担任,二级路长由社区干部、数字化监督员、环卫人员担任;建立“二级路长每日巡查,一级路长每周检查,总路长每月督查”机制,让路长统管道路问题,做到实时感知、及时处置。

开发“智慧路长”系统。在数字城管平台进行提档升级过程中,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无人机、手持终端、高清监控、智能识别等现代科技,专门开发“智慧路长”系统,对沿街商户信息全面采集,对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动态收集、智能研判、快速反应。

将各级路长力量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一线路长的“侦察兵”“突击队”作用,将各级路长融入同一个“智慧路长”APP,打破条条框框,实行扁平化运行,做到路况信息实时交换、路面力量统筹调度、疑难问题合力攻坚、交办事项跟进督查,凝聚各方合力,形成工作闭环。

通过“问题+”实现问题解决精细化、快速化

全方位统筹每条道路的地面、立面、屋面情况,做到全天候感知、立体化管控、系统性解决。根据问题大小和难易程度,分别开展“自行处置”“派单处置”“执法处置”:

一般问题“自行处置”。常见问题由城管队员、监督员、环卫人员、社区干部第一时间现场解决,轻微问题督促商户自行整改,面上问题由路长协调力量组织帮改。专业问题“派单处置”。发挥“智慧城管”平台的联动指挥作用,专业处置部门从27个扩增到40个,实现全覆盖、快响应,做到精准交办、限时整改。疑难问题“执法处置”。对于屡禁不止、反复回潮的突出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执法整治;同时,建立“轻微违法行为清单”和“快速查处流程”,采用“微执法”“非现场执法”等创新举措,通过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固定证据、实施处罚,减少现场执法的矛盾与纠纷。

按照“有标对标、无标同质”要求,创新实行“快速修复+系统修复”。“快速修复”突出“环节简便化”和“流程智慧化”,细化基础设施微小破损缺失问题清单,分类确定响应和处置时限标准,靠前指挥、直接调度,由专业维修队伍及时修复,整个流程都在线上运行;“系统修复”突出“按区域全面修复”和“按时段集中修复”,地毯式采集所有存在问题,一次性全面统筹修复,缩短时间近1/2,节约成本近1/3,克服了以往零星、分散、滞后的弊端,实现快速、同质、节约。

通过“党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该局以“智慧路长”为龙头,深入推进党务业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每条道路组建“党建联盟”,强化党的领导。定期联合开展活动,共同会商道路问题,发动各个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党史、悟思想中办实事、开新局。

例如,针对“停车难”问题,通过新建停车场、按规划配建、空改停、开发地下停车场、错时共享、违停执法、投放共享单车等各种途径综合施策,有效缓解了停车难、堵点多的问题。每条道路组建“商户联盟”,倡导自治共治。将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作为重点,发动沿路单位、商户、市民共同参与,“各人自扫门前雪”,签约率履约率提升到95%以上。牵头组建“志愿者联盟”,坚持服务为民。以“城管志愿者协会”为主体,组建“志愿者联盟”,通过市容管理、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绿色出行等9支志愿服务队和71个“城市港湾”,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把服务送到路上,让群众触手可及。

“智慧路长”的推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清扫保洁优质高效,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渣土运输采用新型环保车型、全程密闭运输,“泰州很干净”的良好口碑继续传承;市区公益广告提升工程新增城市小品2394处;整治各类棚亭240座,更新40座;拆除违规广告店招509处、20000平方米,市民说“泰州变漂亮了”;新增停车泊位78000多个,大的堵点基本消除;取缔流动摊点2800余处;投放共享单车15000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连续两年“停车便利化”考核全省第一,始终坚持“不增加财政负担、不增加基层负担、不增加商家负担”,力求切实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