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管怎么“管” 群众说了算
潺潺流水、琴声悠扬、花香鸟语……近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上的东莞花园备受关注,时常围满了驻足拍照的游客。古典的琴声和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树装置带游客穿梭于古今东莞。这个独特的花园由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承建,荣获城市花园展区最高奖“造园艺术大金奖”。
不仅是园林造景,在东莞,街头随处可见的星级公厕为市民行了方便,家门口的示范街道建设减少了出行安全隐患,城市驿站里的工作人员为路人暖心服务……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变化,街头巷尾,城市治理的创新成果逐渐凸显。从共建共治到共享,一条贯穿于群众、管理者之间的城市治理共赢通道逐渐打通。
创新治理模式 引导市民参与
在望牛墩镇望溪河登瀛桥两边,以往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等城市“六乱”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市民出行,每到早上人车争道、车辆拥堵等现象严重,周边市民怨声载道。
在城管部门的调解下,振兴路肉菜市场旁边划出60多个农产品自销摊位,供自耕农户摆卖,小摊有了固定摊位,这才将整洁宽阔的道路还给市民。过去小商贩聚集的农贸市场集散地,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示范路。
“设置好就容易管了,现在路宽了、人也好走路了、车也方便停了。”在该路段经营店铺的顾老板说。
改变以往“你追我藏”的恶性循环执法模式,如今东莞推行“先疏后堵”的方式,以服务意识创建集中摆卖点102个,引导和督促小贩们入场集中摆摊,再进行沿路清理整治。以“721工作法”为宗旨,即70%问题用服务方式解决,20%问题用管理方式解决,10%问题用执法方式解决。一系列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提升了城市治理温度。
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治理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满意度说了算。去年10月,5920名东莞网民参与“我给东莞城市管理工作写提案”网络调查活动,300多条意见建议为深化城市治理贡献了诸多锦囊妙计。
街边树池损坏、路面地砖突出,群众抱怨哪里,城管出现在哪里。在东莞市常平镇常平大道还珠沥圆盘至联邦天虹商场路口全长约1.6公里路段,铺设盲道砖、维修树池、翻新斑马线、改造二次过街岛无障碍通道……细致人性化的提升工程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从2019年开始,东莞全市各级领导以“四不两直”的方式走访基层,市领导主动上门“拉家常”,以服务意识,面对面地自查问题,多次听取民意。据统计,2020年,全市各级领导“行走东莞”约20万人次,发现和整改问题30.2万件。
以“行走东莞”为起点,去年起,东莞以问题为导向,密集打出以发现群众关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题的精细化管理“五件套”组合拳,包括:行走东莞、洁净城市活动日、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和城市论坛,成为东莞听取民意、引导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创新举措。
社会组织参与共治的力量同样在背街小巷悄然出现:社会企业捐赠建设了6个公共厕所,并积极参与星级公厕的“以商养厕”模式;东城街道已建成的2个城管驿站,均由民间资金捐献;也有部分采用BOT或BOO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如麻涌环保热电厂、环保教育展示中心等一批项目,均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
完善制度设计 实现技术赋能
拆违控违一直被公众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城市品质提升、优化生活空间,治理“拆墙打洞”迫在眉睫。法治成为城市管理的又一大法宝,执法律重器、走法治渠道、用法的刚性强化城市治理力度。
为了啃下违建治理这根硬骨头,东莞出台了《东莞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实施方案(修订)》等多个政府或部门文件,完善新增违法建设快速查处机制,做到“发现一宗、拆除一宗”,为推进违建治理提供了强力支持。
常平镇三栋建筑面积达10873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矛盾错综复杂,经过1个月的沟通协调,2020年4月1日常平城管顺利拆除违法建筑。参与本次执法的工作人员回忆道:“回顾整个执法过程,做到了无投诉、无上访、无行政复议和诉讼、无引发矛盾纠纷。”
以立法求突破,近年来,东莞城管为深化城市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推动出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制定《燃气管理办法》《公园管理办法》,修订《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同时,开展一系列普法宣贯活动,先后组织、直接参与或指导全市城管系统开展现场普法宣传及演讲比赛活动30多场(次),举办“以案说法”、法治政府建设专题普法讲座5场,推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村庄、进公园、进工地。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技术赋能。去年10月,“虎门城管”APP上线,采用问题“接单”的方式,将线上上传问题经后台分析,精准派至对应督导员实地解决。不仅在虎门,数字城管建设自2016年起至今,东莞市15个市直部门及33个园区、镇(街)已纳入市级平台监管,完成省平台、智网工程、镇街子系统“三对接”工作,同时共享14万路市公安部门视频系统。
该系统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初步实现占道经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停等八大类应用场景目标检测和违规报警功能,初步实现了智能巡视、智能预警和精准执法。智能化带来的高效能城市管理和便捷化城管服务,为全民创造性参与城市治理,提供了广阔舞台。
2020年,12319热线市民上报案件29866宗,结案率达98.4%,“东莞数字城管”上报案件10983宗,结案率达97.81%,市民的满意度快速提升。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未来,东莞还将大力推动智慧灯杆、智慧停车、智慧交通建设驶上快车道,智慧城市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共享治理成果 彰显治理温度
提升服务意识,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善用法治利器,加大城市治理力度;加强科技支撑,赋能城市治理效能。如今,一大批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成果遍布各个镇街,全民共享治理成果的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东莞植物园、东莞大道绿脉提升工程、168条彩色林带、1199个街头小景相继竣工,串珠成链,“绣”出美丽东莞。东莞全市已有11个镇获得国家或省园林城镇称号,市民共享园林环绕的诗意生活。
在去年开展的首届“东莞绣花奖”评选中,一大批城市道路、村庄社区被市民及专家评委选为“最美”。系列“洁净东莞”行动,推动环境品质显著提升,也让市民共享洁净宜居的生活环境。
建设或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756座,远超出省下达的任务;推进全市52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建成20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新增处理能力815万立方米/年;建成城市服务驿站39个,为市民免费提供歇息、饮水等服务,让全民共享时尚宜人的公共设施。
完成74条城市品质示范路建设,总长度118.4公里;开展“千箱美化”“万池修整”等10个专项行动,2020年箱体美化提升2100个,树池修整12689个,黄土裸露区域补苗108万平方米。未来,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将覆盖更多城市街道。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嵌入“家园文化”,在园林绿化、夜景灯光以及违建治理中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推进城市品质共享过程中,东莞城管精心打造一系列文化精品。
在市中心广场,今年春节,花团锦簇的造景装置前除了有对外来人员“欢迎来此拍照寄给家人,告知你在东莞挺好的”的温馨提示,龙舟、莞香等本土非遗元素也注入其中。
当前,东莞迎来“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现代化都市。城市管理既关系城市发展大计,也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鼓励群众在城市管理中多发言、多提意见;以科技、法治打造社会治理成果,在全民共享的同时再次点燃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激情。从共建共治到共享,一条贯穿于群众、管理者之间的城市治理共赢通道逐渐打通。(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