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市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9月26日下午,我市举行“非凡十年 出彩许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繁荣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文广旅局、市文明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文化繁荣专题,介绍十年来我市文化广电旅游、精神文明建设及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档升级,文艺精品创作不断丰富,文旅融合成效初步显现;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民创建形成常态、长效;构建起具有许昌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创建“15分钟健身圈”,体育惠民凸显新成效,体育竞技取得新突破。
文化及相关产业
增加值增长2.7倍
发布会上,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绍英介绍,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92.8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6.33亿元,增长2.7倍,并荣获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称号;旅游总人次从2013年的977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196.6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2013年的47.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3.55亿元。我市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中心城区打造35座城市书房,15分钟“文化圈”“阅读圈”已经形成;2441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我市创排《燕振昌》《灞陵桥》等大戏剧目40多部,豫剧《黎明之死》赴加拿大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活动2万余场次;获得首批“河南省戏曲之乡”称号。
我市投资9000余万元实施文保工程78项,普查认定不可移动文物3817处;全市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8家;灵井“许昌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出土的微型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十年来,全市新增25家A级旅游景区;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等34个村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全市文化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9.6亿元,建成曹魏古城、神垕古镇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称号。
蝉联三届
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张保化介绍,十年来,我市谋划实施了百城建设提质、棚户区改造、基础教育提升等重大项目,形成中心城区15分钟休闲健身圈、医疗卫生圈、智慧阅读圈、养老服务圈、生鲜便利圈,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十年间,我市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梯队;禹州、长葛成功创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鄢陵、襄城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
全市现有全国文明单位13家,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7个;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累计评选文明家庭142个,宣讲好家风故事3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0万余人次。
我市出台《许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选“时代楷模”1人、“最美奋斗者”2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4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8人、“中国好人”55人;打造文明诚信示范街18条,评选文明诚信示范企业89个,文明诚信商户289个,文明诚信市场6个。
我市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57.5万人,服务时长累计1920.2万小时,特色志愿服务项目200余个,建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站413个,培育全国最美志愿者3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
全市人均
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近一倍
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建民介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685处(套);正在建设的体育会展中心占地506亩,一期体育场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禹州市建成老城区体育公园,长葛市建成体育馆,鄢陵县将花博公园改造为体育公园,襄城县建成全民健身综合馆,魏都区建成清潩河体育公园,建安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乡级文体活动中心建成率达到95%;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100%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十年增长近一倍。
我市先后成立市、县两级体育组织106个,培育全民健身站点252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万人,站点数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实现翻一番;培育元旦长跑、畅游护城河等10余项品牌赛事活动;群众体质合格率达93.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我市培育发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输送1名运动员到CBA,570多名运动员到省队。
我市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打造25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全省率先举办市级青少年锦标赛,今年,参赛青少年达6000余人。承接国家、省级体育比赛40余次,每年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低于200场,拉动体育消费规模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