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以来,市城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总目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法水平,化解行政争议,依法行政各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为我市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机制”,奠定法治政府建设坚实基础。为保障法治建设有效开展,我局不断健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五项机制,全力推动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工作。一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制。局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国家以及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局依法行政相关工作;定期召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委员会,研究重大执法案件,推进重大案件的执行。二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责任机制。将依法行政工作确定为我局重点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体系,要求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严格落实实施。三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机制。依托市依法行政督导考核平台,对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常动态督导;同时对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标准,对各单位(科室)依法行政情况进行实地考核,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督促落实整改到位,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宣传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规范执法、服务执法等典型做法,适时报道依法行政亮点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城管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持续强化依法行政保障机制。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法制人员力量,确保与承担的依法行政工作任务相适应;定期对法制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专业性强的法制审核人员;加强财政投入,保障依法行政所需经费,不断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信息化水平。
(二)注重内外监督,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系统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能力,局领导班子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层层压死责任,多措并举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压实主体责任。把依法办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做到经常性提醒督促,推动班子成员强化法治意识,杜绝领导班子成员特权思想、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强化对领导班子成员制度约束,不断提高法治思维水平,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加强城管系统内部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制约防控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纪依规,同时加强违纪行为查处,紧盯线索核查、违法责任倒查,形成严密高效的执行责任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过问案件问题发生。二是畅通各类渠道强化外部监督。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45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及时接收群众关于执法人员违规情况投诉举报,要求局办公室建立台账,逐一依法依规调查处理违规违法行为,限时处置销号,切实以外部监督督促城市管理各项职能和工作落实提升。三是学习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落实“三个规定”纳入党组理论学习和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班子成员、局属单位和科室负责人进行集体学习,并要求城管系统全体领导干部认真自学、领会精神,从思想根本上对“三个规定”高度重视,在充分认识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规定各项要求,杜绝打招呼说情等现象发生,依法维护城管系统良好形象。
(三)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局党组依法决策机制。一是担好主责主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组织召开2022年度全市城市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以及12次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与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党建制度。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市城管局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督导旁听办法》《先进基层党组织考评标准》等多项党建制度,有力推动了我局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党组书记认真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支持、指导和督促局党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不定期对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进行督导旁听,深入局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专题调研,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工作方向。四是筑牢廉政防线。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党内法规、有关案例通报。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再警示,再教育。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梳理廉政风险点,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四)聚焦“七个着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七个着力”,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形成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职能体系。一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对事关我局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在加强法制审核的基础上,我们成立行政处罚审查委员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委员会,对行政执法决定进行集体研究决定;邀请局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法律意见作为依法决策的重要参考,切实降低决策中的法律风险,进一步促进我局依法科学决策。截至目前,共召开案审会13次,案委会5次,研究案件52宗。二是着力完善法规制度。注重立法引领作用,围绕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推进《许昌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许昌市中央公园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为城市执法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完善了《许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许昌市城市绿化条例》《许昌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裁量标准,建立了《轻微违法行为免于处罚清单》,推动法治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贯彻落实《河南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对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确保规范性文件质量;及时清理与《行政处罚法》《民法典》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对我局制定或者清理掉的规范性文件,按照程序及时向上级部门备案,全面接受监督和指导。三是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实施《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做好政策解读,加大对我局出台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市民群众适时正确理解城市管理政策信息;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信用承诺活动,加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双公示”工作,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运用互联网+,及时在互联网+监管平台录入行政执法信息,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共联共享,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实现执法监督更加高效。今年以来,共公示行政许可49件,行政处罚46件。四是着力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坚持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721”工作法,将服务融入到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坚持与商户进行换位思考,引导执法队员树立“以辖区为家、以商户为亲”的管理思路,与商户交朋友,用心为商户排忧解难、出谋划策。推行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坚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对易发多发的城市管理违规行为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清单向社会公布,提醒相对人提前预防违法风险。在占道经营、油烟治理、绿地管理等重点执法领域,提前风险识别和评估,梳理出29项风险点,研究制定76项防控措施,实行分级分类防控,防范和化解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实现利民为民。改进执法方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注重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调解等柔性执法方式,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聚焦影响城市管理执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执法水平;开展便民活动。因地制宜设置农副产品临时便民点、工业品夜市规范点等,实行节假日临时占道规范管理,实现便民不扰民、规范有秩序;持续开展商户联户自我管理,引导商户进行自律自纠;不断拓展服务载体,深入开展服务商户、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活动,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做好执法证件日常管理、年度审验工作。今年,共审验通过执法证件人数173人,注销14人。贯彻执行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照规定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流程,持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防止随意、任性执法,不断促进执法规范公平公正;加大对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行为的检查,积极处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并于年底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案件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发现执法和依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查强监督、用点评促整改,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六是着力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效果。我们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店外经营、餐饮油烟污染、施工工地圈占绿化带、房屋安全隐患等各类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对难点问题注重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强化执法效果;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作用,加强与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研判,完善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畅通与魏都区法院的执行渠道,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使上级部门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七是着力建设数字法治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由政数据窗口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上办事大厅与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前端整合,做好互联网用户整合、事项统一和网上申报渠道无缝衔接。同时,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即办事项数量,优化办理流程,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目前“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已达到100%,即办件事项占比47%,时限压缩比率92.94%。坚持突出重点,在局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重点推进权责清单、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情况、重大执法信息的公开,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公开实效;主动把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便民服务信息、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等信息作为公开重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除通过局门户网站、行政大厅服务窗口等进行公开外,还充分运用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每周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信息,使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网民可以实时地了解、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五)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加大普法力度。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内容,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报刊、广播等全媒体,运用“以案释法”“送法进工地”等形式,举办宪法宣传周等重点普法活动,着重宣传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以及城市管理重点法律法规,对广大群众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法治环境。二是排查矛盾纠纷。与专项治理活动相结合,全面排查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分析研判,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到防微杜渐、提早预防。三是实施行政调解。对因管理产生的行政纠纷以及与职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纠纷积极依法进行协调和疏导,及时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机制有待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监管与执法的理解上存在争议,且执法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责任不清晰,不利于执法效率的提高。
(二)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基层个别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重法律、轻程序,有时不能将服务、管理与执法三者有效融合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深入融合,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整体提升。
(三)运用法律能力仍需增强。学习法治理论知识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联系实际还不是很紧密,对个别问题的解决上从法律角度思考不够全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持续增强。
(四)普法宣传形式略显单调。宣传方式、载体不够丰富,普法工作缺乏吸引力和时效性;过分注重法律条文的解读和经办程序的规范,没有进一步深挖条文背后的理念、逻辑和意义,政策宣传仅能填补法律知识匮乏,但还未能内化为一种思维模式。
(五)服务执法有待创新。个别执法人员仅满足于传统的现有的服务方式,创新力度不够,服务空间有待拓展,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需要积极不断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3年,我局将严格贯彻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河南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为蓝图,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查漏补缺,加快补齐短板,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力争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从严约束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入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的规范化运作。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城市管理领域的执法力度,推行行政调解、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提升执法实效。
(二)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先进经验,对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严格落实我局“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对执法队伍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利用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不断提升普法宣传效果。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型行政执法水平。持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在开展现有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从活动内容、载体入手,探索服务新方式,如推进互联网+服务执法等,并充分发挥我局作为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城管系统积极培育新的示范点,并其他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切实提升服务执法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督促指导力度。从法制培训、案卷评查等方面着手,对各县(市、区)城管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利用微信交流平台,与各县(市、区)城管部门适时交流上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以及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服务执法等好的经验做法等,全面提升全市城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