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管纪实 > > 要闻集锦

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许调研讲话指示精神报道之四

阅读次数: 出处: 发布日期:2021-11-26 09:33:00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来自林立的高楼、繁荣的经济,而且取决于文化的高度。

11月16日、17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许调研,对许昌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对许昌发展寄予厚望。

尤其针对文旅文创工作,楼阳生强调要依托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创意驱动、科技赋能,推动文物遗存具象化和活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精品演艺、沉浸式体验,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文旅品牌,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

近年来,在向“中原文化强市”迈进的征程中,许昌市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一个个“文化地标”陆续出现,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逐渐叫响海内外,这座古韵新城由内而外散发出璀璨的智慧光芒。

文旅沃土,底蕴深厚

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发制品和钧瓷约占全市文化产业总量的76%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根和魂。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位于中原之中的许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厚,三国文化厚重博大,钧瓷文化瑰丽神奇,生态文化多姿多彩。

过去5年,许昌文化产业在全省率先成长为支柱性产业,在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二,连续两届荣获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我市成为继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后,全省第四个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省辖市,受到文旅部、财政部奖励、资助800万元。

气势恢宏的春秋楼、古香古色的曹丞相府、生动传神的建安七子塑像,凝结着城市的文化“基因”,无声地诉说着许昌的荣光。

近年来,许昌市逐步加大文化景观投入力度,提炼出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文化元素,并物化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一批既有人文之美又能展现许昌现代气息的文化建筑相继亮相。许都公园、许昌博物馆、许都大剧院、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高铁许昌东站,一个个“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让这座古韵新城散发出时代气息,令市民自豪、让宾朋向往。

近年来,许昌市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制品和钧瓷约占全市文化产业总量的76%。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六大系列3600多个品种的发制品,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禹州钧瓷品牌价值达到215.26亿元,居工艺品及其他地理标志产品行业第一位。钧瓷先后76次被选作国礼,成为许昌、河南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宝级”文化名片。

我市精心培育“曹魏故都——智慧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三张文化旅游名片,“魏都、钧都、花都”美誉实至名归。全市文旅大会成功召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怎样把散落的三国文化“珍珠”穿起来?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沉睡”中唤醒?许昌人在思考,许昌人在探索,许昌人在行动。

清醒认知,找准定位

打造文旅强市,要对标先进地区,着眼城市未来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

纵览全球城市格局,城市之间的竞争一直朝着“资源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文化竞争”的方向演进。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站位全国来看,在2020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许昌排名第73位,位居全省第三;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许昌排名86位,位居全省第三……

从全省来看,刚刚过去的2020年,许昌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49.2亿元,稳居全省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繁荣的城市。

市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加大夏禹文化、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发掘力度,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建设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活’出精彩。”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打造文旅强市,要着眼城市未来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只有对标先进地区,才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

有着丰富山水生态资源和厚重历史人文底蕴的南昌,全面启动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提升优质旅游服务水平,形成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南昌围绕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核心的“一馆五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滕王阁、VR科技城、699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旅产业,已初步构建起英雄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时尚文化等资源体系,描绘出一幅独特的“红、绿、古、金”四色风景画卷。

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激发文化旅游新消费,是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我市文旅产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纵向比取得了明显发展,但横向比,尤其是与我国先进地区相比,发展还不够充分,尚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的问题有产业规模偏小、创意型人才短缺、创意成果转化程度低等。许昌文化资源丰富、知名度高,但由于对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培育、打造的力度不够大,文化创意和地方特色不足,整体竞争力较弱。

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无论是对内满足群众需求还是对外扩大文化影响力,许昌都任重道远,需要坚毅前行。

持续发力,推动跨越

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品牌化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市八次党代会吹响了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强市的奋进号角。

可以预见,下一步,许昌将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施精品战略,突出质量提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品牌化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对此,市八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均等化、普惠化。创新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许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争创全国戏曲之乡。加强文化传承保护。”

“书香”成为许昌的城市文化标签。许昌市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该馆每年接待读者20万余人次。市区目前拥有各类书店60家,除了两个公共图书馆外,还设立了8个图书分馆。全市10余个居民家庭入选全国“书香之家”。

下一步,许昌将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钧瓷、生态休闲、发制品、中医药特色文化产业和传媒创意产业,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内生特质,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

如今,站在新时代起点上,许昌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一座底蕴厚重、文旅融合、业态丰富的文旅强市、文化强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